评论交流

以实绩践行使命担当——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将非遗融入职业教育实践探索

出处:宣传部(统战部)  文字:以实绩践行使命担当——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将非遗融入职业教育实践探索  时间:2024-07-12
字体:放大 缩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身份和精神标识,在培育民族性格、丰富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不可推卸的重要使命。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作为全国入选首批国家“双高计划”建设的综合性艺术职业学院,建校70年来,始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知责于心、担责在肩、履责于行,主动服务浙江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建设。2023年12月10日,成立浙江非遗传习院,致力于打造集人才培养、非遗研究和产教融合于一体的专门办学机构,以实绩践行使命担当。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育非遗传承人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需要优秀人才,学校全面布局,陆续开设非遗相关专业11个,涵盖非遗六大门类,涉及越剧、昆曲等传统戏曲,江南丝竹、“楼塔细十番”等本土音乐,畲族舞等民族舞蹈,以及青瓷烧造、水印木刻等传统技艺。    

   学校先后与浙江越剧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等专业戏曲院团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至今已开设近20个班级,毕业生近600名,成为全国戏曲领域的中坚力量。同时,学校连续16年承办浙江省戏曲表演人才“新松计划”高级研修班、浙江省中青年创作人才高级研修班等,发现、培养和资助青年艺术人才2000余人次。连续两期承担浙江省舞台艺术“1111”人才计划,完善高端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体系。以陈丽君、李云霄等为代表的新生代演员正成为戏曲“青春新势力”,学校连续3届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2019年戏曲表演专业群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    

   此外,学校主动面向非遗领域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做精做强非遗传承与保护专业群,做优拓展非遗传播与时尚专业群。着重构建以打造非遗通识和非遗技艺选修课程为特色的共享平台,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工作室,探索多元课堂,完善“大思政”课程体系。积极推动建设非遗数字课程资源,包括“中国越剧·唱腔”“琵琶演奏”等国家、省级在线精品课程和专业教学资源库,编写出版《非遗与生活》双语系列读本和传统技艺等新形态教材40多种,为非遗传承教学与传播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    

                                 设立非遗研究机构,推动成果转化应用    

   学校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设立越剧研究院、民间文艺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打造“长三角”戏曲联盟等地方戏曲剧种传承保护服务平台、艺术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剧(节)目创作平台。学校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开展课题研究以及在非遗原生地建立非遗教育研习基地等方式,积极推动非遗研究成果生产和转化应用。    

   学校重视跨学科学术团队建设,开展综合性研究,积极承担国家、省级非遗项目丛书与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编纂等工作,在传统手工艺、传统戏曲、传统音乐(江南丝竹)、传统舞蹈、非遗与旅游融合、共同富裕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学校充分发挥综合性艺术院校办学优势,深挖非遗创作元素,尤其在传统戏曲、舞蹈、音乐(江南丝竹)等方向上加强创作项目库建设,依托浙江省舞台艺术“1111”人才计划创建核心创作团队,狠抓精品创作,锻造文艺精品,主持完成“民族传统技艺(书画装裱、古籍修复)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训”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近10项。    

                                  构建传承发展新生态,实现多方共赢    

   学校以“部省共同推进浙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为契机,将学校非遗学科建设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多向度对接,成立非遗创意产业学院,深化与非遗产业的融合,在人才共育、师资互聘、产科教联动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实现多方共赢。    

   学校作为浙江省承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任务仅有的一所高职院校,与社会机构广泛合作,多点位、多领域培养非遗传承人,铸造非遗研培品牌。学校举办书画装裱、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松阳高腔、曲艺等项目的非遗传承人培训班14期,达650人次,成果显著,学员满意率在95%以上。2010年起,学校启动“浙江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人才培训”项目,承担全省民营剧团大规模集中培训与综合展演等整体提升工作,共承办121期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系列培训班,培训1.1万余人次。    

   此外,学校加快建设非遗产教融合共同体,聘任创意导师,与地方政府部门、文旅企业、非遗工坊等开展深度合作,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开展“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学术周、“遗·起潮”手工艺市集等活动,完成系列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2024年,学校入选“第五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在第十二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中获得4金、2银、7铜。    

   未来,学校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为浙江省乃至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 刘秀峰)

微信图片_20240712140704.png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07/12/content_641878.htm?div=-1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我最喜爱的老师|陈宏:青春旅程上的引路人下一篇: